
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·朱莉,最近搞了个大新闻。她以慈善大使的身份,悄悄地去了乌克兰,甚至都没跟乌克兰官方打招呼,自己徒步跨过了边境。然而,这次本该充满温情的访问,却因为一个意外插曲,瞬间引爆了舆论。
在前往赫尔松的路上,朱莉的车队在一个检查站被拦下,她的司机,也有人说是保镖,因为证件问题,竟然被当场带去了征兵中心。这一下,事情可就闹大了。
巨星司机被抓,罗生门上演
消息一出,各种说法满天飞。俄罗斯的宣传机器立刻开足马力,大肆渲染说乌克兰“拉壮丁”都拉到好莱坞明星的司机头上了,简直是饥不择食。
而乌克兰这边,尼古拉耶夫征兵办公室很快出来解释,说这名司机本来就是登记在册的预备役军人,这次只是被召回接受再培训,是合法的军事程序。据说朱莉方面甚至联系了总统办公室,最后还是她亲自跑了一趟征兵中心,才把人给带了回来。
但另一边的说法就没这么“和谐”了。有媒体援引监控画面称,朱莉确实去了征兵中心,但工作人员很强硬,表示这名保镖没有任何豁免服役的理由。言下之意,朱莉是空手而归。乌克兰军方一度在社交媒体发了详细声明,但又很快删除,让整件事更加扑朔迷离。
抓壮丁,不只是传说?
朱莉司机的遭遇,究竟是合法征召还是强行“拉人”,外界吵得不可开交。但你如果以为这只是个例,那就太天真了。就在不久前,英国《太阳报》的一位军事记者就亲历了更直接的一幕。
当时,他跟摄影师,还有一位合作多年的乌克兰籍翻译兼同事,正要去前线采访。结果在一个路障,他们的三人小组被拆散了。这位他称之为“D”的朋友,在证件检查后,直接被带走,“强制”入伍了。一名乌军士兵甚至走过来调侃记者:“你需要个新司机了……你的朋友去打仗了,砰砰!”
这冰冷的玩笑话,揭开了战争残酷的一角。乌克兰正面临巨大的兵力短缺,前线指挥官叫苦不迭,说防线都快被俄军“渗透”穿了。社交媒体上,征兵人员在街头、在健身房、在任何公共场所强行带走年轻男子的视频,早已不是什么秘密。
虽然乌克兰顶着美国等支持者的压力,坚持不把征兵年龄下限从25岁调到18岁,但现实的困境,迫使征兵部门采取了越来越激进的手段。法律规定,在国家存亡之际,任何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被征召的义务。道理是这个道理,但当它活生生上演时,那种冲击力是巨大的。
为钱为理想,他们逆行而来
就在一些乌克兰人被强制送上战场的同时,却有成千上万的外国人,正从世界各地涌向这个国家,选择成为志愿者。他们的身份各异,目的也大相径庭。
《经济学人》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10月27日,已经有来自65个国家的志愿者在乌克兰战场上牺牲。其中,人数最多的是哥伦比亚人,牺牲了348名。说白了,他们中很多人就是为了赚钱,一份合法的、高风险的收入。因此,他们大多作为步兵,出现在最惨烈的战斗区域。
格鲁吉亚人则不同。虽然他们政府态度暧昧,但大多数格鲁吉亚民众对俄罗斯恨之入骨。他们加入乌军,就是为了在乌克兰的土地上,为保卫乌克兰,也为保卫自己的祖国而战。
而来自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志愿者,则又是另一番景象。他们中的许多人,在本国完全可以过上更优渥的生活。他们来到这里,更多是为了理想,为了心中的那份正义。很多人骂他们是“白左”,如果这就是“白左”,那这无疑是个光荣的称号。
后方,也是战场
志愿者的身影,不仅仅出现在枪林弹雨的最前线。在相对的“后方”,也活跃着一大批默默奉献的人。我说“相对”,是因为这些地方同样在俄军炮火的覆盖之下,危险如影随形。
立陶宛前卫生部长奥里马斯·佩恰乌斯卡斯就是其中一位。这位麻醉科医生,最近以志愿医护人员的身份,在顿涅茨克前线附近工作了两周。这是全面战争爆发以来,他第三次前往乌克兰。他参与抢救伤员,协调物资,他说这既是医生的使命,更是一种责任感。
这些在后方的志愿者,收入微薄,甚至完全没有报酬,很多人还要自己掏钱救助乌克兰平民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着另一种形式的伟大。他们和安吉丽娜·朱莉一样,身份不同,但那份心怀正义的初衷,并无二致。
结语
朱莉的这次意外之旅,像一面棱镜,折射出乌克兰战争复杂而多面的现实。这里有国家机器在极限运转下的冰冷与强硬,有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身不由己。
但同时,这里也有跨越国界的理想主义光辉,有无数普通人为了信念而做出的不凡选择。那些被嘲讽为“白左”的志愿者,那些为了赚钱而搏命的哥伦比亚士兵,那个被从记者身边带走的翻译,还有那个身份成谜的司机……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场战争最真实、最鲜活的图景。战争,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。
传金所配资-配资公司平台-网上配资网-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