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美国能源信息署(EIA)的数字一出来,去年全美发电4.3万亿度。
这个家底,看起来依旧厚实得吓人。
养活自己4亿多人绰绰有余,甚至还能分点给加拿大和墨西哥。
但,真正让人惊掉下巴的数字,在大洋彼岸。
今年上半年,中国发电量干到了4530TWh。
美国同期是2200TWh,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,而是实打实的两倍多。
更夸张的是7月,中国一个月就用掉了10226亿度电。
这是什么概念?日本吭哧吭哧干一年,也就这点电量。
谁能想到,这个在80年代发电量连美国零头都不到的国家,是怎么爬到今天这个位置的?
工厂才是耗电大户
答案其实很简单,甚至有点粗暴。
就藏在中国那些好像永远不会停工的工厂里。
制造业的胃口,就是用电量的晴雨表。
去年中国制造业凭一己之力,就硬生生多“吃”掉了623TWh的电。
这个增量,单拎出来都能让世界上不少国家看傻眼。
当钢厂的电弧炉亮起蓝光,那光比太阳还刺眼。
当汽车生产线上,无数机器人手臂上下翻飞,精准又冷酷。
当芯片厂的无尘室里,风扇24小时不停地嘶吼。
这些场景背后,都是对电力近乎贪婪的饥渴。
全世界三成的制造业都在中国,这就决定了它的用电量是正餐,不是零食。
一个猛踩油门一个点刹车
再看美国,玩法完全不同。
经济的大头早就给了服务业。
商场、写字楼和居民住宅的用电加起来,把工业用电远远甩在身后。
工业用电只占总盘子的四分之一,增长嘛,不温不火。
当然,中国老百姓自己也越来越能用电了。
北方告别了煤炉子,换上了空气能热泵;南方的空调,更是成了夏天的标配。
居民用电蹭蹭涨了8%,但这只是给火上浇了点油。
真正的主菜,还是工业。而另一股狂风,来自新能源。
去年,中国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量,飙升了整整25%。
西部的戈bi滩上,一望无际的光伏板,像一片蓝色的海洋。
海面上,巨大的风机叶片慢悠悠地转着,把风变成了钱。
中国的非化石能源装机,占比已经冲破了六成,提前把2030年的小目标给完成了。
老家底与新板砖
靠着几千亿美元的巨额补贴,风光装机也涨了14%。
但问题是,总量上差了一截。
更要命的是,想建个新项目,光是环保审批就能拖掉一层皮。
那边钱袋子敞开了,这边推土机却迟迟没法进场,追起来有点力不从心。
说到给电力系统保底的“压舱石”,两国也画风迥异。
美国去年发电,天然气还是绝对的老大,占了四成多。
页岩气革命的红利,让它在需要的时候总能顶上去。
还有那些服役几十年的老核电站,凭着厚实的安全壳,稳定输出。
电力也是一种肌肉
再看中国,火电虽然风光不再,去年依然扛起了56%的重担。
但此煤已非彼煤,各种新技术让煤炭烧得越来越干净。
另一边,核电正在玩命追赶,“华龙一号”甚至都卖到了国外。
在巴基斯坦,中国的核电技术点亮了一座城市三成的灯火。
这背后,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。
美国是靠着成熟的技术和资源,稳扎稳打。
中国则是一边玩命转型,一边改造旧能源,两条腿跑,步子又快又大。
中国的电,影响力早就超出了国界。
当全世界七成的光伏板都印着“中国制造”;
当巴基斯坦的夜晚因中国的核电而通明;
电力,早就不仅是能源,它成了一种技术,一种标准,一种肌肉。
结语
有人会问,用这么多电,环境受得了吗?
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。去年,中国的清洁能源发电量,已经占了六成。
碳排放强度,也降了6%。
虽然美国低碳能源发电的比例更高,但架不住中国的总体量太大。
在全球减排的绝对贡献上,中国凭着巨大的块头,反而排到了第一。
中美电力的差距,说白了,是两种发展模式和阶段的正面碰撞。
美国像一个家底殷实、步履稳健的中年人,系统成熟,但激情不再。
而中国,则像一个饭量惊人、浑身是劲的青少年,每天都在飞速成长。
这里面没有简单的谁强谁弱。
只有不同的国情,不同的需求,和不同的未来。
从几千亿度到接近十万亿度,中国只用了几十年。
这场关于能源的史诗,账本才刚刚翻过一页,后面的故事,还长着呢。
传金所配资-配资公司平台-网上配资网-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