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未来能源胜负手藏在这俩项目里 合肥核聚变和赤峰绿氨有多关键?
刷到个有意思的消息,说现在中国有两个地方,藏着未来十年的能源大棋局。一个在安徽合肥,叫BEST核聚变装置,说是2027年就能建成,最近第一个核心零件都装好了;另一个在内蒙古赤峰,搞绿氨生产的,用光伏风电加储能造纯绿氨,还能转成绿氢,工厂是世界级的,建成了绿氨产能能顶全球一半还多。说这些不是吹牛,咱得掰开了揉碎了看,这俩项目到底咋影响咱日子。
先唠合肥那个核聚变。核聚变听着玄乎,其实就是模仿太阳搞能量——把氢原子聚一块儿释放巨量能量,燃料取之不尽,还没辐射污染。这玩意儿要是成了,相当于给地球装了个“永动机”。合肥的BEST装置是中科院牵头的,属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计划的一部分。前阵子看新闻,他们刚装完主机最核心的偏滤器部件,这玩意儿相当于反应的“安全阀”,能把上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和装置隔开。之前欧洲日本搞类似装置,偏滤器都是卡脖子难题,咱这次自己啃下来了,说明技术储备够硬。
再说赤峰的绿氨项目。绿氨听着陌生,其实是“零碳”版化肥原料。现在化肥厂烧煤制氨,碳排放高得很;赤峰这个项目,用光伏风电发绿电,电解水制绿氢,再和氮气合成绿氨,全程没化石能源参与。更绝的是,绿氨不仅能当肥料,还能运到港口装船,到了缺风少光的地方,再分解成氢当燃料。听说这项目投产后,绿氨年产能能超300万吨,全球现在一年绿氨产量才不到50万吨,等于咱一家占了半壁江山。
有人可能纳闷,这俩项目离咱普通人有啥关系?举个例子,现在油价涨了,电费贵了,咱开车加油、家里用电都跟着揪心。核聚变要是成了,电价能便宜到不敢想;绿氨普及了,化肥成本降了,菜价肉价可能都跟着稳。更重要的是,以前能源话语权攥在别人手里,现在咱自己搞出能主导未来的技术,腰杆子自然硬。
我有个在能源行业干了二十年的朋友,前阵子喝酒还说:“以前看国外搞新能源,咱跟着学;现在这两个项目,是咱在给人划赛道了。”他说的“划赛道”,大概就是这意思——核聚变是能源终极解决方案的探索,绿氨是把现有能源体系升级的实招,一个管长远,一个管当下,俩手都硬。
其实这些大项目落地,背后是无数人在使劲儿。合肥的科研人员熬了多少夜调设备,赤峰的工人在荒漠里搭厂房,都是咱看不见的“拼图”。等哪天孩子问:“爸,咱国家现在能源牛在哪儿?”咱能拍着胸脯说:“你看合肥那太阳炉子,赤峰那绿氨工厂,都是咱打的底。”
能源这事儿,往小了说关系每家每户的电费菜价,往大了说关系国家能不能挺直腰板。现在这两个项目像俩埋下的种子,等它们发芽长大,咱未来的日子,指定更踏实。
经典语句:能源是工业的粮食,是国民经济的命脉。——邓小平
内容调用资料来源: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官网、赤峰市发改委绿氨项目公示文件、《中国能源报》相关报道。
传金所配资-配资公司平台-网上配资网-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