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皖新闻讯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,今年的主题是“培养健康生活方式,筑牢家庭健康基石”。减盐、减油、减糖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。
r一天吃多少盐、油、糖才更健康?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油应该怎么选?生活中的隐形盐、隐形糖如何分辨?“小叶医探”带着问题采访了安徽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、副主任医师邢秀雅。
r图片由AI生成
r遵循“135”计量法
r盐、油、糖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但过多摄入有害身体健康。邢秀雅介绍,食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、脑卒中、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;烹调油摄入过多则会增加脂肪的摄入,进而导致肥胖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;添加糖摄入过多,会增加龋齿、超重和肥胖等发生风险。
r那么一天吃多少盐、油、糖算多?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,成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,烹调油25-30克,添加糖不超过50克、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。“如果用通俗的计量方式类比,我们归纳为‘135’,即‘1盖盐、3勺油、5块糖’。”
r邢秀雅进一步解释,具体来说,5克食盐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装满然后抹平的量;25-30克的烹调油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2-3勺的量;25克的添加糖约等于超市售卖的5块“标准方糖”的量。“需要注意的是,我们所说的摄入量不仅包含看得见的,还应该算上看不见的‘隐形盐’‘隐形糖’,它们存在于很多加工食品中。”
r警惕“看不见的盐”
r在日常饮食中,一些加工食品中潜藏着“看不见的盐”,它们就是俗称的“隐形盐”。邢秀雅介绍,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,一类是加工的肉制品和水产品,如火腿、香肠、肉松、鱼片等;一类是调味品,如酱油、鸡精、蚝油等;一类是零食类,如薯片、虾条、奶酪等。
r那么如何识别“隐形盐”呢?邢秀雅表示,有个非常好的工具,叫做营养成分表。按照规定,营养成分表里必须要标出钠的含量。“一般来说,1克钠约等于2.5克盐,把钠的含量乘以2.5就换算成盐的含量了。”
r她介绍,高盐食品指钠含量≥800mg/100g的食品,尤指零食和膨化食品。“大家在挑选预包装食品的时候,一定要看一看营养成分表,比一比钠的含量,挑选含盐低的产品。”低盐食品指钠含量≤120mg/100g(固体)或100mL(液体)。在日常生活中,也可以多用醋、葱、姜、蒜等提味,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。另外也可以多采用蒸、煮、炖等方式烹饪食物,享受天然的味道,减少盐的摄入。
r没有“十全十美”的油
r葵花籽油、菜籽油、花生油、山茶油......现如今市面上油的种类五花八门,让人不知该如何挑选。邢秀雅指出,不同油品的耐热性、营养优势各不相同,选择时可以结合烹饪需求匹配,原则上选择食用油的核心是选“脂肪酸”。
r“不同植物油中,脂肪酸的构成不同,各具营养特点。”邢秀雅介绍,如茶油、菜籽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高,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。而葵花籽油、玉米油富含亚油酸,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,它们是人体必需、但自身不能合成、需从食物获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。
r减肥人群应该选择哪种油?邢秀雅表示,无论哪种食用油,都是“高能量密度食物”,每克油产生的热量都差不多,约9千卡。因此,减肥的关键在于控制油的用量,而非选品种,也就是每日烹调用油摄入量控制在25-30克以内。在此基础上,再优先选“低饱和脂肪酸、高不饱和脂肪酸”的油。
r“没有‘十全十美’的油,不同油的脂肪酸构成和营养特点不一样,没有任何一种油能包含所有类型的脂肪酸,长期单一吃某一种油,会导致‘脂肪酸失衡’。”邢秀雅建议,日常可以多种油换着吃,或者准备几种油搭配使用。
r这些水果不甜但含糖量很高
r说到水果中的“糖分炸弹”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榴莲、荔枝、龙眼这几种高甜水果。其实,一些吃起来不甜的水果可能含糖量很高。邢秀雅指出,水果的甜度不等于含糖量,它是一个“综合指标”,由糖酸比、糖的种类和糖的含量共同决定。
r有些水果口感并不甜腻,实际上是因为甜味被掩盖了,本身含糖量很高,例如山楂、火龙果、人参果等。也有一些水果吃起来很甜,但实际上含糖量却并不高,比如草莓、柚子、桃等。邢秀雅强调,无论是哪种水果,都要注意适量,不能无节制地吃。即使低糖水果,过量食用也会导致总糖摄入超标。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200-350g的新鲜水果,果汁不能代替鲜果。
r“减糖”实则是减少“添加糖”摄入,但不包括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,如水果中的果糖和谷物中的淀粉分解糖。很多人判断食物“是否含糖”只看“口感甜不甜”,忽视了加工食品中的“隐形糖”。邢秀雅指出,番茄酱、面包、饼干等生产过程中可能添加白砂糖、果葡糖浆等来调味或延长保质期,摄入这些食品的过程中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过量的糖分。
r邢秀雅表示,日常想要减糖控糖,首先要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,更不能用饮料替代饮用水,饮品中糖含量≥11.5g/100ml就属于高糖饮料,应尽量避免饮用。其次要少吃糕点、甜点、冷饮等甜味食品。最后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,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食品。
r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旭凡
r(安徽网)
传金所配资-配资公司平台-网上配资网-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