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4年4月1日,美国军队在冲绳岛上展开了登陆行动。此时,已经支离破碎的日本海军决定实施一项颇具疯狂色彩的计划,派遣象征着联合舰队最后希望的“大和”号战列舰前往冲绳海域,执行一场单程特攻任务,意在向美军的登陆舰队发起炮轰,并最终找机会搁浅后化身为垂死一搏的水上炮台,这项行动被命名为“天一号作战”。
五天后,由“大和”号、“失矧”号轻巡洋舰以及八艘驱逐舰组成的特攻舰队在德山湾启航,指挥官是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。这支舰队以“一亿总特攻的先锋”之姿踏上了这条无归路,尽管前方是未知的危险。
然而,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在舰队出发不久后,被美军潜艇秘密监视的情报终于浮出水面。第二天,美军海军迅速派出386架舰载机,对“大和”号展开了猛烈攻势。在庞大的机群笼罩下,日军的反击力量几近为零,“大和”号毫无逃避之力,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。
不久之后,美军开始了全面攻击,日军的舰队毫不犹豫地展开防空火力进行拼死抵抗,然而实力差距让他们难以取胜。到14日23分之时,“大和”号在美军的迅猛攻击下沉入海底,伴随着剧烈的爆炸,浓厚的烟柱直冲天际,甚至在200千米外的鹿儿岛都能看到。
展开剩余75%在冲绳岛战役开始之前,“大和”号上的全体舰员都怀着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。其中,不仅甲板上的士兵与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,在舰艇的下方,厨房内的60多名主计科成员也全员上阵,紧张忙碌地为战斗中的舰员准备饭食。
然而,令人感慨的是,这艘被赞誉为海上“豪华移动饭店”的“大和”号,最后为舰员们奉上的竟是极为简单的盐水饭团。饭团作为日本的代表传统食物,其制作过程简单且便于携带。“大和”号舰员吃的盐水饭团实际上是最基础的版本,只需将煮熟的米饭撒上盐,然后筑成小团,最后用清洗过的竹笋皮包裹即可。
在冲绳岛战役期间,“大和”号的主计兵为了节省时间,采取了特别的方法。他们在捏饭团时穿上浸泡在高浓度盐水中的军用手套,这样制作出的饭团自带咸味,无需再额外撒盐,以提升效率。
由于战斗局势的紧迫,“大和”号上近3000名官兵都在等待着用餐。按照每人三只饭团的标准,厨房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制作出高达10000个饭团。根据资料显示,主计科的每位成员平均需要完成超过160个饭团的制作,工作强度可与甲板上浴血奋战的士兵相媲美。
“吃饱饭”是基本的生存需求,如果这一需求未能满足,士兵就容易产生焦虑、抱怨甚至恐慌,直接影响士气。因此,稳定的饮食供应能够增强士兵对后勤保障的信任感,提升他们的安全感与战斗信心。在这关键之际,他们16必须确保每位士兵都能吃好。
遗憾的是,“大和”号的最后一餐,仅仅是最为朴素的盐水饭团,这实在是对“大和饭店”这一称谓的极大讽刺。在生死攸关的时刻,尽管大厨们可能心中还有想做美味的愿望,却无暇顾及。
那么,“大和”号的饮食究竟是多么的丰盛呢?在这艘巨舰上,水兵们的餐桌上常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炒菜和新鲜鱼类,而军官们的饮食则显得格外丰盛美味。
军官们的一日三餐通常有固定的模式。早餐主要提供米饭、味噌汤、烤鱼以及腌制的蔬菜等传统的和式饮食,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吐司和煎蛋等西式早餐;而午餐则多是西方的法式菜肴,而晚餐多为和食。
据一名名叫近江兵治郎的上等兵曹回忆起来,在山本大将担任司令长官时,通常会和参谋们在指挥官室共进晚餐。早餐相对比较简单,但午餐则相对更加丰盛,多样化的菜品常常包含全套的西餐。尽管身处舰船之上,但用餐时仍有许多规定,食客必须换上符合西方饮食文化的套装,军装是不允许的,上菜顺序也是颇有讲究,通常是前菜和汤先上,接着是肉类和鱼,然后是沙拉、水果以及红茶或咖啡。
如果有客人莅临,还会加菜,饮品方面则包括香槟、红白葡萄酒、啤酒和威士忌等。在“大和”号上,一个特别之处便是,每天舰队的军乐队都会在甲板上集合。这让人不禁疑惑:在即将用餐的时刻,为什么还要进行整训?
实际上,这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。所谓的军乐队训练,实际上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用餐做准备,他们会在长官用餐时演奏乐曲。长官的用餐时长设定为40分钟,军乐队需按照相应时间演奏,通常会演奏三首乐曲。
当水兵们听到音乐响起,便知道午餐即将开始。指挥部的晚餐则是一顿精致的日式料理,通常包括刺身、烧烤、清汤、炖菜等数道美食。
若将“大和”号上的各类菜肴一一列举,恐怕可以写满整整一本书。尽管如此,最受大家欢迎的仍是传统日本料理——蛋包饭。相比之下,“大和”号最后的盐水饭团则显得过于寒酸。从盛装西餐的军乐伴奏,到徒手捏制的盐饭团,“大和”号的饮食变化真实地映射出日本国运的起伏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传金所配资-配资公司平台-网上配资网-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